全面系统学,重在“全”字,在坚持掌握精髓上下功夫。全面协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反映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指导党和国家事业的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又与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紧密联系。当前,用好《纲要》,全面系统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进行了全面梳理,分别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加以概括,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掌握精髓,就是要从战略目标和顶层设计层面充分认识和整体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把准“八个明确”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断加深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整体理解,全面系统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及时跟进学,重在“早”字,在坚持与时俱进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条件,及时作出新判断,提出新论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相继提出了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要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论断等等。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一个“早”字,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国治党治军等方面的最新论述。及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学习,做到时间上跟进、视野上跟进、认识上跟进、情感上跟进,不断提升持续学习的能力。
深入思考学,重在“活”字,在坚持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学习要深入,就一定要发挥主体作用,把理论学习和深入思考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用脑求索,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不断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廓清迷雾辨是非的思考习惯和思考本领。要做到学“活”,首先要“深”,理论学习不在于简单背诵几个经典的句子,最重要的在于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所揭示的时代意义、哲学意义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其次要“博”,将党的创新理论放进时空维度,纵横延伸,做到前望、回望和四望的结合与融汇。再次要“通”,把主线主题贯通起来,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统一起来,做到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的贯通;把内容和逻辑贯通起来,即将党和国家事业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与整个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贯通一致,做到心领神会、要义通达;把眼界和格局贯通起来,即将中国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明发展向度,放进中国与世界、中国人民与全人类的关系维度上,把握世界趋势,讲述中国故事,探索人类真理,使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联系实际学,重在“实”字,在坚持有的放矢上下功夫。理论的力量终究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不能直接“改变世界”,需要注重一个“实”字,把当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摆进去,把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摆进去,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和丰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不断加深。从国情来看,我国进入爬坡过坎、克难攻坚的关键阶段,“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从党情来看,始终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任务繁重。应对考验和危险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兴衰存亡。
在学习理论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坚持把进一步提高学习本领放在首位,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创新进程,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强学强记,常学常新,带头钻研,学深悟透,牢固掌握,坚持运用,实现理论上和行动上的高度自觉和高度一致,真正实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作者:黄正平,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光明日报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