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关建设 > 正文

人民政协协商制度的历史演进

发布日期:2019-09-03 09:29:19    
  人民政协既是一个政治组织、一种政治机构,也是一种政治制度。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今年是人民政协制度建立70周年,70年来,人民政协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发展。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解释人民政协协商制度产生和演进,对在新时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大有益处。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民政协组织: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到爱国统一战线
  
  认识人民政协的由来和产生的历史,是分析其发展的前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上,“政治协商会议”缘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此为契机,是为争取中国和平民主的前途而产生的。这一会议或组织名称的拟定有一个从党派会议———政治会议———政治协商会议的过程。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五项决议。虽然政协五项决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但“政治协商会议”这一组织形式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从“维护政协决议”到“重开政协”,从“五一口号”的发布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从“新政协运动”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协商国是”是期间各个方面各项工作的主题。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人民政协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到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着内在的历史发展逻辑。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以协商国是而成立,为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行政治协商而发展。
  
  二、人民政协机构:从民主协商到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在历史上,从1946年1月的旧政治协商会议开始,主要参与者是政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虽然写进了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所达成的《双十协定》,但国民党蒋介石不愿意召开并多方掣肘。中国共产党在政协代表名额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由四方36人协商妥协到五方38人,这样旧政治协商会议在1946年1月才得以顺利召开。1948年中共中央的“五一口号”,也是以各民主党派为主要号召对象的。新政协运动中,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号召,就建立新的国家政权的性质、组织原则、内外方针、施政纲领、指导思想等畅所欲言,发表意见,真正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历史贡献。建国后直到今天,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体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和重要特点。
  
  三、人民政协制度:从民主建政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制度形式
  
  人民政协成立之初的历史,决定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政治底色,对民主有一个根据党和国家的实践逐步在理论上深化的认识过程。民主有着丰富的内涵,第一,它是原理体系:人的尊严原理、平等原理、自由原理、主权在民原理。第二,民主又是原则体系:讨论原则、妥协原则、多数原则。第三,民主是一系列的制度,制度的作用是规定和规范各政治主体的产生方式、行为方式、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第四,民主在实践层面表现为一系列的行为过程:政治参与行为、利益表达行为、选举行为、决策行为、决策实施行为的过程。第五,民主是宽容的心态和遵守规则的习惯,身份和习惯上的平等是民主社会的基础,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状态和社会风气。人民政协所体现的民主形式,以协商为特点,正是民主原理和原则的体现。民主政治是具体的与国情相结合的政治,任何国家的政治都由本国的国情现状、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民族构成等因素所决定。同样的政治制度在不同国家有多种模式,成功的民主政治一定体现自身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在国家制度方面,人民政协是我国的专门协商机构。
  
  四、在国家制度结构中的地位:从参与创立国家机构到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家制度结构来看人民政协是一个重要的视角。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召集和主持下,通过各方面的政治协商,成功地创立了国家机构,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是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冉冉升起的。到今天,经过70年的历史发展,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确定人民政协的地位和性质任务,是十八大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一大创新。我国国家治理面临的新问题和严峻挑战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群体性事件需要重视,维持稳定任务艰巨,体制机制约束问题依然存在。在国家治理方面,人民政协担当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看到,社会各界各方面的利益表达与最后政府的政策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而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通过自身的协商民主机制运行,减轻或降低民众要求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张力。这体现在人民政协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比如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案涉及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提出过程及政府反馈过程都会被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国家级或各级各种媒体传播的影响,政策建议可为社会大众所了解。同时,人民政协的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围绕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和推动创新创造的关键问题所进行的协商讨论,为执政党与政府决策和施政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政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在推动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水平方面地位重要,在整个政治制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国家制度:从因时而制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70年前人民政协组织的产生、人民政协制度的建立,是由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的大势所趋。人民政协是产生于民主革命历史发展过程中并深深植根于中国基本国情的政治制度。它既不是单纯的人为设计或主观选择的产物,也不是单纯的自然生长的产物,而是在历史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中国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和中国人民的政治创造。这一历史必然性包含着许多因素:当时国民党垄断政治权力、武力镇压共产党与打压各民主党派;垄断资本与民争利、强取豪夺经济资源;西方式议会道路和“多党制”在民国初年的失败说明它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对人民民主革命正确的政治领导、制定和实施正确恰当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政治智慧和社会各界的理性选择。人民政协的建立是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说,以前我们从历史的纵向看人民政协制度,那么70年后的今天,我们认识到人民政协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通过与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横向和空间比较而言的,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组织方式、运行机制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这意义上讲,人民政协制度经历了从因时而制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的过程。今天它在世界各国政治制度之林中,独树一帜并富有活力。
  
  顺应历史、因时而制、因势而变,以协商制度为重点,是人民政协70年的重要经验与发展规律。在今后的岁月里,人民政协协商制度的功能作用必定进一步彰显,形式内容必定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事业、国家治理的实践,期待人民政协协商制度进一步发展。 (中国政协发)

   打印